联系我们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无障碍通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知识 >> 常用知识

如何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作者:超级管理员文章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5-6-29 16:43:28

1.为什么要关心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人和动物不同,除了维持生命的生理活动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伤残造成生理活动障碍,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其心理活动,严重者还会影响到社会功能。不论什么原因造成何种残疾,即使终生不可恢复其致残的生理功能,只要努力矫正其心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社会功能就可代偿部分受损的生理功能,使残疾人残而不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而不是成为累赘。因此,残疾人的心理康复问题,是残疾人和其亲属以及全社会都应关心的问题。

2.残疾怎样分类?

        残疾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包括躯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两大类。躯体残疾又包括感觉器官残疾(如视力残疾的盲、听力残疾的聋)、运动器官残疾(如肢体残疾、言语器官残疾)和内脏器官残疾(如严重的心、脑疾病)等。精神残疾则包括智力残疾、行为与人相残疾和精神病等。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据此推算,全世界残疾人约5亿。我国于1987年4月进行的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占总人口的 4. 90%,据此推算,全国五类残疾人总数约为5164万人,其中约有听力言语残疾者1770万人,智力残疾者1017万人,肢体残疾者755万人,视力残疾者755万人,精神残疾者194万人,综合残疾者673万人。现在全国人口已达 12亿多人,按 4. 90%推算,残疾人也达到了6000多万人,而且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天都会增加新的残疾人,这些人的心理康复问题也就关系着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3.残疾人是不是残废人?

         残疾人不应被认为是残废人。躯体残疾者的思维能力和其他心理功能可以是完好无损的。精神残疾者也还保持着部分正常的心理能力,且躯体通常是完好的。只要受到必要的教育和训练,通过代偿作用,许多人甚至可以成为超越正常人的出类拔草的人物。这种身残志坚终于成为生活强者的例子,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我国都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者,每天坐着轮椅上班,但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淮一的连任四届的总统。我国有下肢瘫痪的着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高位截瘫的张海迪以及成千名在各项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中为国争光的残疾运动员。在1997年表彰的自强模范中就有靠双拐行走,自学成才,奇迹般地走上讲台的北京林业大学外语系教授李健。只要有健康的心理,残疾人并不等于残废人。

4.残疾人有哪些认知特点?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由于残疾的类别不同,残疾的程度不同,以及致残发生的时间(先天致残或后天致残)不同,其认知特点也不同。

         盲人由于视觉丧失,尤其是先天性视力残疾人或幼年致残的人,就缺乏甚至根本没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景认识。由于人的外界信息 90%是来自视觉通道,因此,盲人的形象思维很不发达。虽然他们的听觉和触觉非常灵敏,但也无法弥补这一损失。不过盲人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由于他们的言语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住的词汇比较丰富,也促成了他们言语能力强的特点。所以许多盲人都给人一种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聋哑人丧失了听力,靠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往,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并进行交流,因此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地差些。

       行为和人格偏离者,其认知特点主要是现实性较差,易于离开实际去思考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且思想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可有妄想。

5、残疾人有哪些情感特点?


       (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行动障碍),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如果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搞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

       (3)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他们身上的残疾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瘫痪病人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如果别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立即产生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5)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为其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6、残疾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此外,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盲人性格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体验比较深沉而含蓄,很少爆发式的对外表达;他们喜欢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比较深刻。聋哑人则与盲人相反,他们的性格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方式比较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聋哑人性格豪爽、耿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很少拐弯抹角。聋哑人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有的聋哑人倾向于眼前世界,考虑长远利益少。有的聋哑人偏重于物质世界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不愿意去深入探索知识世界的内涵。他们对生活是通过直接乐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的。肢体残疾者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可以把一切不平和怨恨忍受下来,只是到了难以忍受的时候才会爆发。行为和人格偏离的患者,由于情绪极不稳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极差,其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至于智残患者,他们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其行为。